(我們是選擇傳統矯牙,就是那種大鋼牙)
孩子矯正牙齒,兩三年下來每天經歷的折磨是一天也不少,而且天天都處於極大的蛀牙風險中,對我這種聞蛀牙色變的媽媽來說,下矯牙決定是異常的困難與痛苦。但是看孩子從三歲起開始夾小提琴的牙如亂葬岡一樣的恐怖(有點後悔讓孩子那麼小就開始拉琴),我知道矯牙是遲早要來的。
孩子同時有總是鼻塞、聞不到味道的大問題,再加上脊椎有輕微側彎,還有中度烏龜頸。經過我爬文無數,看到有些網路上矯牙前後的X光片,看到很多不拔牙矯正的患者鼻腔空間變大(改善鼻塞)、咽喉氣管變寬(改善打鼾、口呼吸)、頸椎變直了(改善烏龜頸),而且還有復健科醫師建議整脊病人也需同時矯牙(脊椎側彎與咬合不正可能有關連),我心中明白矯牙是必要之惡。
但是之後我也歷經了第一個矯牙醫師沒慎選(在第一個矯牙醫師那裡六個月,我就察覺大事不妙),做到一半換診所的悔恨。
我的第一個矯牙醫師有以下八個缺點~
拖槽數個黏歪、黏不牢:有十個牙齒的拖槽在換診所後都重黏,之前一年十個月牙齒好不容易排成線形,卻是歪七扭八的個牙。黏拖槽技術不紮實,拖槽幾次掉下來,整個治療時程被拖延許多。
換弓絲技巧差:想升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弓絲時老裝不上去,上排牙齒拖到一年十個月還裝不上去第三級(總是藉口最後一顆大牙的角度還有點拐,不容易放進去)。我們換到第二個診所後,新矯牙醫師都是一個月就裝上了。
大頭症:我們的家庭牙醫有次洗牙時輕輕給了一個建議,說一顆大臼齒拖槽黏的可能有點高,我回頭在下次矯牙時輕輕轉告這一點,沒想到矯牙醫師大發脾氣,說她可沒有批評我家庭牙醫把病人牙齒補的如何。。。這種矯牙醫師最槽,因為不容討論、不傾聽病人的意見。說真的,矯牙醫師在每個病人身上用的時間一次不過只有15~20分鐘(這還是病人走進去~走出來的時間,真正牙齒被看的時間不到十分鐘,換橡皮筋都來不及了,哪能給你細看每顆牙),而且有時還一心多用(同時招呼另一個病人),所以我建議要找的矯牙醫師至少會傾聽病人的意見,有誤差即時承認更正,才能共同把孩子的牙矯到滿意的程度。
不承認、不更正:明知道某些拖槽黏歪卻不更正,都提醒她了還繼續拖延調整拖槽的時間,非等我們提了數次了才改。
專業知識未貫通:問她矯牙專業問題,幾乎都是答非所問、含含糊糊、不知所云。
並非替病人著想:拖槽掉了我們馬上就告知矯牙醫師,因為這是緊急事件(掉一天,牙就跑掉很多,掉兩天就拴不上本來的弓絲要降一級,又拖延兩個月的治療程序)。她不只一次等待三天才叫我們去補,前後不知拖遲了多少時程。
不負責任、沒有計劃:把病人都擠到一星期中的二~三天(因為其它天還在大型診所裡當Superviser賺錢補開銷),擠到有時根本忙不過來,完全焦頭爛額,當場想到什麼做什麼(但通常是沒有時間或腦力想,換了橡皮筋就把病人踢出來了,所以進度一次延一次),問她什麼時候可以升一級弓絲,她只會回答說"還沒有"。一個好的矯牙醫師會在門診前用兩三分鐘坐下來preview病人上次的狀況到哪裡、今天可以試著做什麼來推進時程,有計劃才會有效率,沒計劃的就是敷衍、浪費時間。
為了省錢摳成本:她的助理在她門診工作都很難超過三個月,因為每當這些便宜時薪助理工有了兩三個月的經驗時,開始要求加薪,她就不要了,又另外找新的沒經驗的時薪工來幫病人牙齒換橡皮筋;我孩子的牙有兩次門診被經驗少的助理工弄完後回家發現問題,又需要再跑一趟。這矯牙醫師星期五六還會找完全不用給薪資的實習生,她當場示範一分鐘,然後就叫這完全沒碰過病人的實習生接手,因為她要轉枱招呼別的病人;看那實習生一臉疑惑的樣子,讓我當場垮臉拒絕,說我不會讓完全無經驗的人來碰我孩子的牙齒,我孩子不是白老鼠。這是壓垮我的取後一根稻草。
兒子在第一個矯牙醫師手中共一年十個月我才真正醒過來。她的醫療能力及態度不但延遲了兒子的矯牙時程(升級弓絲遲遲換不上去即拖後了數個月的進度。下個診所重換十個拖槽,等牙都轉正了又花了數個月),我覺得前前後後被她耽誤了可能有八個月~十個月的時間,白白損失了孩子牙齒移動最快的黃金時期,孩子一到15歲整,骨質變硬,牙齒移動速度驟緩,轉診多花錢都算是其次了。
所以如何找對矯牙醫師???~
不聽廣告(家家都說自己好)。
不盡信牙醫推薦(結盟互相推薦病人對兩造都有利益,我的第一個矯牙醫師就是家庭牙醫推薦的)。
不要信Google review裡三言兩語(50字以內)的好棒棒評語,只有具體舉出事實的才有參考偎值,深入敘述且不帶偏激情緒的review才有真實性,一個詳細的review勝過百個呼啦啦的全好留言,因為真相藏在細節裡(我的第一個矯牙醫師都是一開始對病人說好話,哄病人馬上幫她寫review說態度好很專業,等病人治療到後面發覺不完全是這麼回事,可是寫都寫了難不成要自己打臉)。有的還灌水軍。
而是要從朋友身上探聽~不光是聽爸媽的感覺,得親自看看他們孩子矯正後的成果牙(乖,張開嘴阿姨看一下。。。)。大部分的爸媽平常也不太細看孩子的牙齒,都是時間到了去門診,醫生說可以脫牙套就脫了,網路上有好多矯正完的牙齒看起來還是慘兮兮的,所以你只能信自己"親眼所見"。
再者,只找小型的矯牙診所,就是病人數量仍在醫師一人自己可控制之下,醫師會親自在門診時拆下病人的橡皮筋、換弓絲(讓助理工放上新的橡皮筋)。不像中型矯牙診所,有名號的醫師只是老闆,負責剛開始跟你談價錢、打包票、每次門診結束前假意看一下孩子的口齒(五秒鐘),但碰你孩子牙齒的都是旗下經驗少的年輕醫師和助理工。而大型矯牙診所,是promote一個差不多有八年經驗的矯牙師當superviser在門診結束前看一下孩子的口齒(五秒鐘),而本身那位有名號的老牌醫師,只有在被病人威脅要告的時候才會出來喬。
我找的前後兩個矯牙醫師都是自己新開的小型矯牙診所(看起來都在50歲左右),都是正在兼任大型診所的supervisr(有八年經驗以上)的矯牙醫師。這樣的醫師,至少程度不至於毀了病人的牙齒,他們的經驗至少可以避免犯大錯。在我第一個矯牙醫師手中,我們雖是被延遲、白受許多罪、後來又多花錢找第二個診所,但是至少孩子的牙齒沒掉,不管怎樣那一年十個月的結果還是勝過沒矯。能夠想像她這種素質在八、九年前剛出道、連經驗值都很低的時候,病人牙齒會是什麼風險?
我們換門診的時候,矯牙時程差不多到了一半,前半段把牙齒都拴在一條線上了,這個層次每個矯牙醫師都能做(除了剛開始把下排兩顆門牙拉出來時要有經驗,那時犯大錯是會掉牙的)。但我擔心的是後半段的咬合調整,以及每顆牙的拖槽角度,因為這將是未來矯牙成功與否、以及是否有一口整齊細緻的成果牙之關鍵。這時我明白第一個矯牙醫師的層次,將在未來達不到這些要求,我不願意孩子一生一次黃金期就這樣被糊弄了,頂著壓力,我也要找到一個對的矯牙醫師來接手。
我們換的第二個矯牙醫師~
技術好:黏的拖槽位置比較正確,而且我孩子在他手中沒掉過任何拖槽,升級弓絲都是最多兩個月就放上去了。
有道德:價錢公道,連我們這種緊急換醫,本可坑大一點的案子,他卻只計算差不多還要多久可好,只收我那部份時間的錢。
尊重病人:願意傾聽病人的意見,只要不是不合理或是錯的,他就願意幫助達到病人意願。(在我們討論後幫忙更正了十個拖槽。另外,到本來醫師說差不多可以脫牙套的時間了,但我認為之前換的十個拖槽光轉正就用掉了幾個月而多要求戴了半年,醫師也尊重。但我也儘量不打擾,半年中只來換過一次橡皮筋。醫師也沒多收錢)。
有耐心:雖然每個矯牙醫師一個小時可能接三、四個病人,時間很趕,但他還是會耐心儘量了解病人的關切。
有專業醫知:我的疑問,大部份都能給出非常合理的答案,不像我第一個矯牙醫師。
對品質有要求,不會亂摳成本:他的助手已經在這久了,有經驗,他持續保留這個助理。
我們跟了這第二個矯牙醫師一年二個月,完成了矯正。
以成果來論:以我整天在網路上做功課、朝其中最完美的矯正成果對齊,我給兒子的牙齒打85分。他上下咬合不錯,上下牙弓(連帶牙槽骨)的擴弓很多(X光鼻腔空間變大,咽喉氣管變寬順,從烏龜頸變成直頸),左右弓平衡(所以臉看起來很正,相信未來對脊椎只有好不會壞),笑容看起來大方整齊。
美中不足的是他的上排兩顆第一大門牙裙擺有點飄出去,沒有緊密貼合下門牙,若貼合本來美觀線還可以再退一點;兩門牙下方有條肉眼細看可見的牙縫;而且有1mm偏離中線到右邊。以我的高標準來說有點小遺憾,但是還可以接受。
如果剛開始就是找這第二個矯牙醫師,時程不但縮短至少半年,而且牙齒只會移動的更好(因為仍在快速移動黃金期內就做完),少花錢,而且一路上不用提心吊膽、少白好多頭髮。再說一次,找矯牙醫師一定要親自探聽看你朋友們孩子的矯牙成果!
這篇文章是我三年後矯正結束回頭來寫的~
先看看矯正成果照片:
轉診時的照片:
(下排牙仍欠大幅擴弓尤其是右邊、上排牙仍欠小幅擴弓而且右排四顆臼齒牙偏斜、有十顆牙齒拖槽不正要改、上下排牙齒的前四顆門牙美觀線要縮,還有其它小小的就不提了)
以下的紅點點是第二個矯牙醫生幫我們改正的拖槽:
上排牙齒:之前第一個矯牙醫師一年十個月還放不進去的第三級弓絲,第二個矯牙醫師第一次給我們門診時就放上去了。兩個月後又升級放進去第四級弓絲,再兩個月又升到最高級第五級弓絲。(第一個矯牙醫師光是前兩級弓絲就滯留了一年十個月,第一級弓絲戴久一點還有話說,她第二級遲遲升不上第三級就令人非議了)
下排牙齒:第二個矯牙醫師在兩個月後就升級放進去第四級弓絲(之前因為更改拖槽換回第三級弓絲,這第二個矯牙醫師厲害,拖槽怎麼改他放弓絲的技術都可以把第三級放進去),再兩個月又升到最高級第五級弓絲。
最初第一個矯牙醫師評估照:
第一個矯牙醫師第一次門診就勸我們拔四顆牙,因為如此一來不但開四個大縫不用費心就能把牙排齊,而且還能多收錢。我當時還愣回"要不先不拔,後面再看看?"。最後矯正成果是我們一顆牙都沒拔,牙齒排的好好的。還好當時沒有拔牙,不但立即損失四顆珍貴的牙齒,而且上下牙弓就擴不了現在這麼多(鼻塞、打鼾、烏龜頸都不會得到改善,還可能變得更糟)。現在回頭想想,第一個矯牙醫師如果不是無良、就是計算力極差,兩者都很恐怖呀!
最新文章:
【矯牙失敗復辟,總在戴上保持器後?罪魁禍首:違反牙齒力學的透明保持器】
【新版SAT線上考試,當天考場流程實況:報到~結束】
【阻礙成功的特質, α世代的小孩全有了】
【10-14歲青少年前期,掌控是否成為天才或精神病的秘密腦】
推薦閱讀:
【挑小提琴,我只看音質!其餘免談】
【擠進美國頂尖青少年交響樂團,教會我們的事】
【盲打~一學會,即刻起受益至終生,孩子幾歲適合學?】
【不學坊間速讀,10歲前靠閲讀量累積出正確的讀快實力】
【當孩子讀完原文哈利波特全集,其英文詞彙量、藍思值、SAT及托福的掌握度】
【孩子的英文從落後到超越白人同學】
【美國公校數學崩壞:挽救孩子數學要靠家長自己】
【美國新興的AI高中:課程全面融入AI教學將帶來的傷害】
【今日美國明日台灣,108課綱不會降低升學壓力,只是轉換軍備競賽項目罷了!】
【男孩子肩膀幾歲開始變寬】
【角膜塑形片 又稱OK鏡,真能減少孩子的近視加深速率?!兒子親身經驗】
密碼文章: